古德云:「開悟的楞嚴,成佛的法華!不讀《楞嚴》,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;不讀《法華》,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。」在《妙法蓮華經》的經文字句中不斷地重覆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,靈感無比。此經是偉大 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上所開示,為大乘初期經典之一,有「經中之王」、「諸經中寶」之稱,由此知其功德之殊勝可見一斑,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,就已經結下《妙法蓮華經》的殊勝成佛因緣。

此經之功德殊勝廣大,無法可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,想要快速累積功德,成就解脫道者,應該多讀誦,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,不可言說。

 

文章摘要:
1、「妙法蓮華經」的由來!
2、經中之王─《妙法蓮華經》之功德略述
3、為何虔誠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能快速洗滌心靈?

 

「妙法蓮華經」的由來!|為何虔誠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能快速洗滌心

 

一、「妙法蓮華經」的由來!

《法華傳記》是一部收錄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的重要佛教典籍,本書詳細記述了有關《法華經》的由來、傳譯及靈驗等事蹟。全書分為十二科,包括:

1、部類增減
2、隱顯時異
3、傳譯年代
4、支派別行
5、論釋不同
6、諸師序集
7、講解感應
8、諷誦勝利
9、轉讀滅罪
10、書寫救苦
11、聽聞利益
12、依正供養

在編纂過程中,《法華傳記》廣泛援引諸多佛教典籍,包括《大智度論》、《道生法華義疏》、《西域傳》等二十餘種,彰顯了其深厚的佛學底蘊和廣博的資料考證。

《法華傳記》中記載了一個發生於唐朝貞觀三年的奇異故事,生動展現了《法華經》的神奇力量。

洛州有一位名叫虞林通的人,他發心想要誦讀《法華經》,卻因俗務纏身,多年未能如願。不料,人生無常,後來病重去世,魂魄被六位冥官帶到陰間一座大城門前。

城門旁站著一位僧人,自稱是 藥王菩薩。祂對虞林通說:「你的誦經願望未能實現就離世了。我教你一個偈言,你要時時念誦。」

偈言是:「每自作是意,以何令眾生, 得入無上慧,速成就佛身。」

虞林通牢記於心,隨後跟著冥官進城,見到了閻王。閻王問:「有何功德傍身?」虞林通坦言除了剛才學會的偈子外,並無其他善行。於是,他便將偈子念誦給閻王聽。

此時,奇蹟隨即發生,偈子聲音所及之處,十八層地獄竟化作蓮花池,無數罪人得以解脫。閻王慌忙地制止虞林通,驚呼道:「這是《法華經》中的偈言啊!不要再念了,你快回陽間去吧。」

兩天後,虞林通果然甦醒過來,重獲新生。

此功德殊勝之偈言,出自《法華經.如來壽量品第十六》,其功德之大,足以度化無數罪業。正如佛經所言,「牛身一毛」尚能如此,若能完整誦讀《法華經》,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。

這個公案充分向我們展現了《法華經》的威力,啟示我們:
1、誦經的功德不可思議,即使是一個簡短的偈言,也能產生巨大的力量。
2、把握時間修行的重要性,不要讓世俗之事阻礙我們的修行。
3、當一個人學會佛法後,就能以佛法利益眾生,展現了佛法對於救度眾生的深遠影響。

這個故事不僅彰顯了《法華經》的殊勝功德,也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修行,時時念佛,以期在關鍵時刻能夠得到佛法的庇佑與指引。

 

「妙法蓮華經」的由來!|為何虔誠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能快速洗滌心

 

二、經中之王─《妙法蓮華經》之功德略述

古德云:「開悟的楞嚴,成佛的法華!不讀《楞嚴》,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;不讀《法華》,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。」

今摘錄經中部分經句如下,願聞者生大信心,授持讀誦《妙法蓮華經》。

(一)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:「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是《法華經》,若讀、若誦、若解說、若書寫,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、千二百耳功德、八百鼻功德、千二百舌功德、八百身功德、千二百意功德,以是功德、莊嚴六根,皆令清淨。」

(二) 佛告藥王:「又如來滅度之後,若有人聞《妙法華經》,乃至一偈一句,一念隨喜者,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。」

(三) 「藥王今告汝,我所說諸經,而於此經中,法華最第一。」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:「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,已說、今說、當說,而於其中,此《法華經》最為難信難解。」

宋代有一位女子在黃絹以刺繡的方式來繡《妙法蓮華經》,總共繡了十年的時間,才完成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。在刺繡經文的期間,當女子繡到〈化城喻品〉時,針尖上出現了幾十粒舍利子。

同樣在宋朝,還有一位宋從雅,恭誦《妙法蓮華經》二萬餘部,禮佛百萬拜,迴向求生淨土,祈願能臨終無病且往生無礙,果然在他臨命終時,是坐著自在往生的,得到西方聖眾前來接引。

《妙法蓮華經》為何能被稱作「經中之王」?其殊勝由此可見一斑,許多高僧大德都因為持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而進入禪定境界,因為持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。

從古至今,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依法而修,得到現世安樂吉祥,往生極樂的。我們只要能虔誠受持、讀誦、解說、書寫、供養《妙法蓮華經》,必能所求滿願。

此經之功德殊勝廣大,無法可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,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,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。

 

「妙法蓮華經」的由來!|為何虔誠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能快速洗滌心

 

三、為何虔誠誦《妙法蓮華經》能快速洗滌心靈?


觀音山 2025年3月2日 大乘《妙法蓮華經》祈福除障法會
✦祈福除障祿位/超薦蓮位▸ https://www.fazang.org/wish/index.php?ID=1&e=80


據經典紀載,自發起菩提心起,須歷三大阿僧祇劫方得成佛。可以說,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金鑰。

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:「一個人如果生起菩提心,再去做事、去修行,就算只是做掃地工作,也是功德無量!」 發菩提心是學佛修行非常重要的環節。

《妙法蓮華經》云:「於如來前聽聞《妙法蓮華經》,即便僅聽聞一偈,能對之生隨喜想者皆可獲菩提心。」我們從經句中可清清楚楚知道,即便只是聽聞一偈,也能獲得菩提心。

誦經的關鍵在於虔誠心,具虔誠心恭誦大乘佛經,就能心心相印,了解佛經之意涵,理解經典妙義。若是虔誠恭敬地念誦,能快速洗滌心靈、改變心的狀態、令身心輕安,甚至獲得菩提心。

所以,誦經不僅僅是念誦、學習經典文字義理,更重要的是,誦經的本身就是一種修行,端正身體、嚴持攝心,不起分別念來誦經,對於修持禪定大有助益。

當你在讀誦佛經時,佛經典籍裡的字字句句都是解人迷津,導人開悟的文字,無論是否了解經義,只要讀誦入心,就能存入八識田中,產生開智慧的相續,自然煩惱會減輕,甚至滅除。

《妙法蓮華經》是偉大 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上所開示,為大乘初期的重要經典之一。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,明示不分貧富貴賤,人人皆可成佛,所以此經也被譽爲「經中之王」、「諸經中寶」。

「妙法」指微妙、究竟、圓滿、正確的法,即佛陀所說之法微妙無上,為不可思議、難得的真理。

「蓮華」喻此經之潔白、清淨、完整,在五濁惡世中不為世俗所染;眾生若能從煩惱中解脫,便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。

「經」是「契經」,意指此經上契佛陀的心,下契眾生的根機。

《妙法蓮華經》之功德殊勝廣大,無法以世間的數字來衡量。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,不可言說。

 

資料來源: 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://www.fazang.or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智慧的力量 的頭像
    智慧的力量

    智慧的運動

    智慧的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