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ty Images
NBA預定台灣時間7月31日在佛羅里達迪士尼中心「閉門」復賽,22支參賽球隊已經從6月23日展開新冠疫情檢查,連續三次通過檢驗職隊員本周才能陸續進駐迪士尼,7月23-29日開始7天33場熱身賽。復賽每支球隊要打8場例行賽,決定東、西區各八強排名。季後賽每一輪維持7戰4勝,總冠軍賽預定在10月中前打完。

 

如果球員和球隊之間沒有大範圍新冠疫情感染,NBA會堅持復賽打完賽季。但全美疫情根本沒有緩和跡象,美國單日破五萬人確診寫下紀錄,美國疾病管制局都承認「疫情失控中」。儘管疫情如此艱難、危險、失控,為什麼NBA還要堅定復賽?除非疫情在閉門比賽中大規模傳染失控,否則NBA肯定會堅持打完今年賽季,產生總冠軍,創造一定形勢和聲量。

 

說穿了,就是「商業考量」和「著眼未來」兩個NBA戰略。

 

第一:商業考量

 

NBA復賽牽涉到20-30億美元市場,那是NBA30支球隊營運,以及所有球員很重要收入和生活延續。NBA 450名球員中,至少有6-7成都是中低薪球員,他們需要工作和復賽,只有極少數高薪球員和隨時可以退休老將不會受到停賽影響。

NBA官方贊助商、電視轉播、廣告、合作夥伴,以及各球隊贊助商和轉視轉播,總值超過20億美元,一旦NBA完全取消比賽,不只球員損失過半薪水,許多球隊也會損失少則數百萬美元,多則數千萬美元營收。

這也是為什麼NBA會有超過七成球員都支持復賽,NBA官方也尊重每個球員,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參與復賽。在總體商業考量中,不管是生意、營收、長期合作和基本生活,聯盟、球隊、球員、相關衍生產業都需要復賽支撐,復賽帶來的產值和相關商機超過20億美元。

NBA有八成以上球隊也支持復賽,那是球隊營運基礎,不復賽,球隊都要承收更多損失。

第二:著眼未來

NBA冒著各種危機和質疑復賽,另外一個重要戰略是「著眼未來」。如果這次NBA成功閉門復賽,也就是俗稱「泡泡聯盟」,所有參與者和球隊都關在一個封閉、有管制和醫療檢驗,同時也相對安全措施地方進行賽事,那麼這樣賽季方式如果確實可行,新賽季在還沒有發展出疫苗成功控制,並有效治療新冠病毒情況下,NBA採取相同模式展開新賽季,機率會高出許。

在全球和全美疫情都很困難情況下,NBA球賽確實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娛樂、休閒、觀賞和激勵作用,同時促進各種數位和線上商業模式,對全美經濟和所有球隊、球員、相關產業都能帶來有效助力。如果現在不能成功復賽,那麼NBA新賽季想要在疫情失控、經濟危機、產業低迷等困難重重中開打,肯定難上加難。

一旦NBA復賽成功,新賽季也能如期在12月開打,至少明年一月能啟動新賽季,NBA也能為北美其他三種職業運動提供示範和營運模式,在疫情危機中,至少還能產生對生活、未來有正向力量的娛樂,NBA會成為職業運動和全球體育某種重要指標。

全球都還處於新冠疫情危機,全美同樣面臨無法預期危險和挑戰,生命最重要,但生活要持續,全球民生物資生產、人際脈動和經濟市場同樣不能停頓下來。

運動是全球最特別產業,除了體能體力健康陽光,更重要的是心靈和生活的撫慰激勵,NBA履險復賽,或許這是目前全球最美好的期待。

一起祈禱復賽成功吧!

文章來源 自於 聯合道新聞網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運動 運動視界 健康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智慧的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